第三十三届“世界水日”暨第三十八届“中国水周”如期而至,我国确定“中国水周”主题为“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 保障我国水安全”,与黄石以水为媒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践相得益彰。2024年,从迎战极端天气到构建现代水网,从生态修复到普惠民生,黄石以水为纽带,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“水动能”。
2024年,黄石经历了一场“暴力梅”与持续旱情的双重考验。面对长江、富河等流域超警水位,全市依托精准调度和科学预警,累计发出防汛指令133份、山洪预警2.4万余条,组织2000余人次昼夜巡堤查险,成功抵御长江流域历史第九位和富水流域历史第一位的大洪水,实现“人员零伤亡、水库零垮坝、堤防零决口”目标。同步推进的“东楚安澜”现代水网建设成效显著。2024年,黄石开工水利项目51个,完成投资33.4亿元,重点实施海口湖二站、富池大闸除险加固等关键工程。103个水利项目纳入国家及省级规划库,总投资超200亿元,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7个,争取省级以上资金13.7亿元,增发国债资金10.3亿元,水利国债项目实现“双百”目标。2024年,河湖长制持续深化,全市四级河湖长巡河1.2万次,解决突出问题1500余个,完成河湖健康评价108个,磁湖入选省级“幸福河湖”,黄石港区“政校合作推动河湖复苏”案例获评全省十佳。生态修复成效显著,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59平方公里,超额完成省级任务58%,大冶湖大港“母亲河复苏”工程焕活水系生机,金牛河、东角山等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同步推进,打造生态新名片。
水资源管理严格高效,规模以上取水户在线计量全覆盖,万元GDP用水量持续下降,节水型高校、公共机构创建成果丰硕。民生水利多点发力,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惠及7.6万人,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4.65%,规模化水厂覆盖率居全省前列,农村供水“最后一公里”畅通无阻。灌溉系统升级改造,恢复农田灌溉6.62万亩,改善灌溉面积21.29万亩,新增节水能力2788万立方米,富水水库灌区等重大工程纳入省级储备库,筑牢粮食安全防线。2024年,全市水利改革向纵深推进,水行政综合执法体系完成优化调整,组织多名符合条件的工作人员参加执法资格考试,有效充实水行政执法队伍。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完成106万亩任务,安装计量设施407台(套),实现用水精准管控。试点创新成果丰硕,湖北省首笔“节水贷”落地黄石,单笔最大水权交易开创资源集约新路径,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工程稳步推进,央省主流媒体密集报道黄石经验。推动“互联网+监管”模式落地,科学高效开展“双随机、一公开”联合检查,整改安全生产隐患129处,水利工程安全生命周期智慧化管理初见成效。水文化建设同步发力,建成全省首个河湖长制主题文化公园,节水护水理念深入人心。以水为墨,擘画安澜长卷;向新而行,谱写韧性华章。2025年,黄石将聚焦“安全韧性水网”建设,续建富水水库大型灌区等22个项目,谋划“十五五”鄂东南水资源配置等重大工程,力争更多项目纳入国家规划。防汛减灾体系持续完善,完成12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和40座超期水库安全鉴定,健全预警叫应、应急值守等机制,确保安全度汛。幸福河湖建设再升级。深化碧水保卫战和非法采砂整治,推进磁湖、大冶湖等河湖生态修复,力争新增省级“幸福河湖”2处。乡村振兴水利支撑持续强化,实施6个高山地区供水工程改造,力争农村自来水普及率突破95%,守护4.3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。持续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,推进水土流失动态监测,全力维护全市水事秩序。完成全市106.09万亩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面积的省级验收,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底线。从改革深水区的破冰前行,到未来蓝图的擘画铿锵,黄石以水为媒,在安全、生态与发展的交响中奏响时代强音。未来,这座江湖之城将着力建设安全韧性现代水网,全面推进流域综合治理,以加快建成武汉都市圈重要增长极、服务推动全省支点建设为契机,在鄂东大地上绘就人水共生的新画卷。